今日中伏 | 中伏至,夏意正濃
日期:2023-07-21 瀏覽:1783次
中伏,指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,也叫二伏。2023年中伏時間是中伏:2023年7月21日-8月9日,共20天。
?
中伏,指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,也叫二伏。2023年中伏時間是中伏:2023年7月21日-8月9日,共20天。
夏季里最熱的天氣莫過于三伏天,三伏指的是初伏、中伏、末伏三個連續時段,出現在每年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,而其中最熱的是中伏。
那么古人如何度“中伏”,從古人詩詞中可一見端倪:
— 中伏 詩詞 —
?
《棲云中伏》
宋代:何澹
炎官驅我入山椒,日日松聲似海潮。
四月黃梅無不雨,卻來三伏洗炎歊。
?
《和元伯中伏夜雨南洋河水泛》
宋代:黃庶
雨洗三齊中伏月,乖龍連夜起云門。
溪聲斗似銀河落,驚斷詩書一夢魂。
?
《太尉相公中伏日池亭宴會》
宋代:梅堯臣
何言避徂暑,清宴水軒閑。
竹氣陰池鳳,云峰照袞山。
玳簪方映座,彩服亦承顏。
樂奏寒波上,杯香綠芰間。
瓜浮五色爛,簾卷半鉤彎。
今日賓裾盛,袁劉豈足攀。
?
《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覺寺避暑》
宋代:梅堯臣
紺宇迎涼日,方床御綌衣。
清談停玉麈,雅曲弄金徽。
高樹秋聲早,長廊暑氣微。
不須河朔飲,煮茗自忘歸。
《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園避暑值雨》
宋代:文同
南園避中伏,意適晚忘歸。
墻外谷云起,檐前山雨飛。
興余思秉燭,坐久欲添衣。
為愛東巖下,泉聲通翠微。
三伏之后,秋漸至。
陶淵明有詩云:
“春秋多佳日,登高賦新詩”。
“楚天千里清秋,水隨天去秋無際?!?
我們也許會懷念,
那年夏天不可再回頭的“青青子衿”,
那消逝于時光長廊盡頭的美好往事……
三伏天,心靜自然涼,
以清涼心,享夏之樂,不亦快哉。
?
E
N
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