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端午 | 歲歲年年 安康端午節
日期:2023-06-23 瀏覽:2231次
宋代歐陽修的《漁家傲》描述的就是端午時節了,在這個“鳥鳴驚破好夢”的時節,天氣暖和而不酷熱,萬物生長欣欣向榮。
端 午 節
農歷五月初五
《漁家傲》
五月榴花妖艷烘,綠楊帶雨垂垂重。
五色新絲纏角粽,金盤送,
生綃畫扇盤雙鳳。
正是浴蘭時節動,菖蒲酒美清樽共。
葉里黃鸝時一弄,猶瞢忪,
等閑驚破紗窗夢。
宋代歐陽修的《漁家傲》描述的就是端午時節了,在這個“鳥鳴驚破好夢”的時節,天氣暖和而不酷熱,萬物生長欣欣向榮。
關于端午節的由來,各本其源,有“屈原說”“龍的節日說”、“曹娥說”、“惡日驅避說”、“吳越民族圖騰祭說”等,但“屈原說”最受認同。
①
【紀念屈原說】
這種說法最早出自于南朝梁代吳均《續齊諧記》以及南北朝梁宗懔《荊楚歲時記》的記載。
傳說,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,死后又被蛟龍所困,世人都為此事感到悲哀,所以每當到了此日就會投五色絲粽子到水中去,為的就是驅蛟龍。
為了寄托哀思,人們就蕩舟在江河之上,在這之后才逐漸地發展成了龍舟競賽??磥?,端午節吃粽子、賽龍舟與紀念屈原是相關的。
②
【龍的節日說 】
這種說法來自于聞一多的《端午考》和《端午的歷史教育》。聞一多認為,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“龍”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。
其主要理由是: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,都與龍相關。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龍所竊,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;古代五月初五有用“ 五彩絲系臂”的民間風俗,這應當是“像龍子”的紋身習俗的遺跡。
③
【 紀 念 孝 女 曹 娥 說 】
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,是為紀念東漢(公元23-220年)孝女 曹娥救父投江。曹娥是東漢上虞人,父親溺于江中,數日不見尸體,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,晝夜沿江號哭。過了十七天,在五月五日也投江,五日后抱出父尸。
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,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,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,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。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。
④
【惡日辟邪說 】
第四個傳說,惡日辟邪說。據說在先秦時期,普遍的認為五月是個毒月,五日是惡日?!秴问洗呵铩分小吨傧挠洝芬徽乱幎ㄈ藗冊谖逶乱?、齋戒。
由此可以看出,古代認為五月初五是惡日,這是普遍的現象。這樣,在此日插莒蒲、艾葉以驅鬼,薰蒼術、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,就是順理成章的事。
艾氣包裹著粽香
逐漸在街頭巷尾彌散開來
值此佳節之際
起跑線眾創空間
祝愿大家
端午安康
THE END